国资报告 | 解读2022:迎难而上彰显担当,国资央企进中提质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3日

分享至:

  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资国企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2022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资报告》日前推出《迎难而上彰显担当 国资央企进中提质》,解读2022年国资央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为主线,迎难而上推动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的新成绩。小新为您全文分享——

迎难而上彰显担当国资央企进中提质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加大,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全球通胀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的严峻形势,国资央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为主线,迎难而上推动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三峡行云20230113174745

  记者在2023年1月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获悉,2022年中央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增长8.3%,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增长5%,效益增速高于GDP增速。

  “2022年国资央企的工作成效,是过去5年和新时代10年国资央企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在会上表示,这充分表明,做好国资央企工作,必须确保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明的方向,牢记“国之大者”,将国资央企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来谋划推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深化改革、强化管理。

稳大局勇挑重担

  经济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国资央企工作是党领导的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为了推动中央企业在关键之年充分发挥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国资委坚持稳增长和防风险并重,在2022年同步开展了提质增效和综合治理两个专项行动,以超常规举措及时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守住了安全发展底线。

  2022年,受疫情影响,长春市多次按下暂停键。加之芯片等因素影响,中国一汽生产经营工作面临巨大困难。中国一汽第一时间推进复产、按天极限排产,主动增加高价值车型产量、减少低价值车型产量。“蹲点供应商”尽最大可能缓解芯片等紧缺资源的持续断供。采用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方式,尽量减少因店面关闭带来的客流销售下降影响。

  特别是针对生产销售严重不正常的情况,中国一汽重新审视年度预算,专门召开“厉行节约战疫情、降本减费保经营”会议,明确降本减费目标,构建降本减费地图,综合运用“降本十二法”和“44122”降本工作法,全力推进全价值链降成本,实现全年可控费用压降30%以上,达到246亿元。

  中国一汽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2年实现整车销量320万辆、营业收入6300亿元,利润超过49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其中红旗品牌销量超过30万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18万辆,同比增长56%。

  2022年,受房地产行业深度下行带来的需求塌方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利润率创近20年来新低,企业亏损面大幅增加。三峡行云20230113174932

鞍钢集团坚持数字赋能,打造智慧矿山新样板。2022年前5个月,该公司齐大山铁矿各类设备效率全面提升,钻机效率提升2.82%、电铲效率提升3.83%、汽车效率提升4.78%。

  在此背景下,鞍钢集团在加快推进钢铁产业核心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把矿产资源事业发展上升为鞍钢集团“双核”战略,成立鞍钢资源有限公司,大力推进生产柔性化、管控智能化、矿山绿色化等“六化”发展,铁精矿产量同比增长5.7%,全年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2022年,矿业板块对鞍钢的效益贡献度超过50%。

  得益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供应链的完善,2022年前11个月,鞍钢集团的销售利润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十年来首次连续三年跑赢了大盘。

  华润集团的业务与民生息息相关,同时受疫情等冲击也非常明显。面对不利形势,华润集团扩大有效投资,布局优质项目。2022年预计完成投资2266.9亿元,投资完成率为73.4%,完成率创6年新高。2022年,华润集团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148亿元,同比增长6%;利润总额预计816亿元,同比增长0.5%;净利润预计625亿元,同比增长4%;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1.5%。

  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同时,中央企业积极发挥产业优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2022年以来,随着疫情在各地先后爆发,中央企业紧急驰援吉林、上海、香港等地抗疫,国药集团等企业全力做好医疗物资保障供应。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国药集团、华润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等涉药中央企业全力以赴保障医疗物资供应,竭尽所能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就医购药需求。

  2022年以来,国际大宗能源价格高位震荡,能源进口成本增加。入冬以来,发电供热和居民取暖用煤需求快速增长,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能源保供压力依旧巨大。三峡行云20230113175002

2022年11月1日,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

  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主力军,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统一部署,不计代价稳产增供、稳市稳价,发电企业确保用电高峰发得出、顶得上,煤炭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全力增产量,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保用电稳定,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积极调度协调、加大油气资源获取力度,在能源电力保供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国资委作为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考核评估和督促指导,推动改革实现了“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确保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高质量收官。

  2022年,国资央企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国务院国资委坚持和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把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负责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职责统一起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优势进一步彰显。持续加大对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的查处力度,增强制度和规定刚性约束,强化责任追究“兜底”作用,使国资监督“长牙带电”,国有资产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夯实。

  中央企业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着力推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快健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打造了一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国家电投在实践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具体化、实践化。在常规党组决策会基础上,细分拓展为“党组沙龙、党组务虚会、党组决策会、党组专题会和党组扩大会”五种会议,将“前瞻预判、酝酿研究、完善优化、决策部署、推动落实”贯穿起来,形成了推动集团改革发展、党建重大任务和党组成员承担的职责任务落实闭环体系,有效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

  中铝集团创新“双多数+平台”模式,即外部董事占多数,外部董事中专职董事占多数。同时给每家企业配备一名80后专职董事,在更高平台锻炼年轻干部全局性视野,表现优秀的任命为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实现了专职外部董事与企业负责人之间的双向流动。

  2022年,国资央企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2年,国资委在重点关键产业领域加快布局优化调整,全方位、深层次、大范围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从根本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

  多年来,“大粮商”中粮集团和“大粮仓”中储粮集团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为实现两家企业的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在国资委的指导下,中储粮集团和中粮集团联合探索了创新性的整合方式:成立由中粮控股的合资公司,管理中储粮相关油脂油料加工资产;同时成立由中储粮控股的合资公司,管理中粮旗下的中央储备粮管理等政策性业务资产。

  目前,两家专业公司均已挂牌运营。国资委改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样既有助于两家企业进一步聚焦主业,也可以快速推进减少改革阵痛。

  2022年,在国资委的强力推动下,医疗、稀土、管网、检验检测领域资源整合持续推进。鞍钢集团、中国中化等企业的重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

  2022年2月21日,中国中化召开业务整合启动大会,公司业务整合工作正式拉开帷幕。通过发布整合操作手册、成立整合IMO、全程跟踪推动整合进展等,加速推进第一批业务整合中管理关系交接、子业务整合、资产整合等工作。2022年11月10日,中国中化发布实施第二批业务整合实施方案。中国中化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总体协同增效超预期,1+1>2的协同效应初显。

  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助力央企开展“两非”资产处置和存量资产盘活,与5家央企合作设立业务平台,累计承接“两非”资产141户、金额超过240亿元,按户数统计出清率达70%。

  2022年,国资央企在提高活力和效率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国资委以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为抓手,推动中央企业新型经营责任制基本建立,经理层签约实现全覆盖,企业活力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开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同时,国投积极探索符合行业特点、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工具。目前,国投生物、国投罗钾、合肥波林、希达工程、美亚柏科等企业开展了战略激励计划奖金、超额利润分享、员工持股、跟投等中长期激励,基本实现了激励工具的全覆盖。

  华润集团按照“能进能出”进行动态调整,市场化招聘与全员绩效覆盖率均已达100%。2022年整体市场化退出约13万人,因末等调整和不胜任现职退出的集团及二三级子企业管理人员290人。

  保利集团全面推行公开竞聘、竞争上岗。集团公司党委管理干部中,2022年竞聘上岗人数占同期新提拔干部比例达44%,各子公司共开展竞聘324场次,涉及岗位1900余个。因考核考察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干部人数占比3.58%。

强创新捷报频传

  2022年,国资央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坚持自力更生,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集中力量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引领和支撑重点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峡行云20230113175031

2022年12月9日,中国东方航空作为C919的全球首发用户,正式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飞机。

  2022年12月9日,中国商飞公司向中国东方航空交付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标志着国产大飞机迈出市场运营的“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

  通过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我国首次走完大型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及适航取证全过程。在十多年的研制中,中国商飞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先后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核心能力、锤炼了一批人才队伍、带动了一批产业发展,形成了支撑我国大飞机自主发展的能力平台。三峡行云20230113175057

2022年12月20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

  2022年12月20日,在建规模世界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这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在长江之上全面建成。

  白鹤滩水电站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综合技术难度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白鹤滩水电站16台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研制难度远远大于世界上其他在建和投运的水电机组,被誉为世界水电行业的“珠穆朗玛峰”。

  多年来,中国三峡集团携手国内水电建设和装备制造企业,坚持创新驱动,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300米级高拱坝抗震设防指标、地下洞室群规模等六项世界第一,推动我国水电全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2022年,类似的创新突破还有很多。航天科技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船舶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中国石化国内首条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全国产化生产线、中国海油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建成投产……

  这得益于相关央企对科技创新力度的不断增加,相关创新体系的完善,以及通过改革带来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产业央企集团自身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积极发挥投资引导作用。截至2022年底,中国国新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近270个、金额超2860亿元,实现9个子领域全覆盖。其中,投资原创技术策源地项目37个、金额超58亿元,投资现代产业链链长项目30余个、金额超165亿元。

  2022年,中央企业坚持开放创新,积极整合内部资源,推动国企之间组建创新联合体,并积极与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建立协同创新网络,畅通创新产业链。三峡行云20230113175118

2022年10月,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

  2022年10月13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生产出合格产品。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为此,上海石化与上海石化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复旦大学等数十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一起,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之路。

  为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国资委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相关央企通过提高待遇、改善条件,解决选人、育人、留人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提升科研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中国船舶对于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和型号“两总”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对标同行同类专家、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收入确定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享受同级企业领导人员履职待遇。同时,建立针对高端人才的全方位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子企业在住房、医疗等方面加大对科研骨干人员保障力度。

浏览次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