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作为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三峡欧洲公司不仅专注清洁能源开发,更将生态保护贯穿于光伏、风电等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
光伏电站的动物世界:阳光下的生态共建
光伏电站不仅是绿色电力的生产基地,也逐渐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Daylight项目Pinilla电站与Roadrunner项目Manzanares电站,为了保护濒危鸟类小红隼,根据西班牙相关法规建设了人工鸟巢,作为生态补偿措施之一。
为了降低除草过程中机械碳排放和化学污染,多个场站推行“生态放牧”模式,引入绵羊代替机械和化学药品进行除草,羊群不仅帮助电站维持清洁运行环境,还通过自然方式促进生态循环,体现了“绿色运维”理念,是节能降碳与生态融合的典范。
作为碳汇措施之一,部分光伏电站通过恢复植被实现土壤碳固存。例如在Daylight项目Carril电站,根据项目区域的气候条件选择本地耐旱植被进行补种,根据环评要求,该项目区域土壤中需保持20吨二氧化碳/公顷的储量,相关补种与管理工作正助力实现碳储目标与生态恢复的双重成效。
此外,在Daylight项目Almansa、Carril、Pinilla与Alarcos等电站周边,实施区域植被恢复与绿色墙体建设、建立人工池塘、增设鸟类巢箱等措施,全面改善土壤结构与鸟类栖息条件。这些措施增强了土地的生态承载力,使光伏场区逐渐演化为多样性良好的生态空间。
陆上风电的绿色守望:候鸟迁徙中的守护者
在西班牙Flores和Horus风电项目,由专业鸟类观察员实时监测鸟类动态。一旦发现鸟群临近风场,立即启动临时停机措施,为鸟群“让行”。该机制在春秋两季候鸟高峰期尤为关键,最大限度降低风电对野生鸟类的影响。
此外,为减小风电开发对猛禽栖息地的潜在影响,三峡欧洲公司在Flores项目附近AltGaià山谷的CalBaldric农场(总面积413公顷)实施系统性生态修复计划。针对猛禽栖息地萎缩问题,公司通过引入野兔种群、建设人工兔洞等措施,显著提升了野兔数量,维护了猛禽食物链基础。同时,项目持续监测猛禽繁殖动态,优化风电场运行与栖息地管理策略。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金雕在远离风电场的Comaverd山脉区域成功育出1只幼鸟,而西班牙鹞雕这一被列入西班牙国家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则在原被金雕占据的区域首次恢复历史繁殖,成功育出2只幼鸟,显示栖息地修复初见成效,特别是鹞雕的回归被视为物种与栖息地双重修复的重要标志。
海上风电的蓝色生态:深蓝海域的绿色承诺
在德国北海及黑格兰岛海域,稳达项目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海洋生态监测体系。
项目公司每两年通过桁拖网、抓取器和声学探测系统对底栖生物与鱼类资源进行评估,分析风电场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同时定期监测风机基础和防冲刷层上附着的贻贝、藤壶等生物群落,掌握人工环境对海洋生态的演化作用。
此外,每月开展航测与数字化影像观测,记录鲸豚等海洋哺乳动物的分布和行为模式。在春秋两季鸟类迁徙高峰期(3-5月和7-11月),通过雷达监测、夜间鸣声记录和日间观测等技术手段,全程跟踪候鸟迁徙路径,确保风电场布局科学合理,最大限度降低对鸟类迁徙的干扰。
从西班牙平原到北海深蓝,从太阳“牧场”到风中“高塔”,我们坚信:真正的绿色能源,不能止步于零排放,还要在源头守护生态,在过程中保护物种,在发展中实现共赢。在全国低碳日这一绿色行动的重要时刻,三峡欧洲公司将继续以自然为盟,用绿色赋能未来。